公告
黃驊法院關于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調研
黃驊市人民法院研究室
人民調解組織是化解社會矛盾必不可少的力量之一,近年來,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從事訴前調解工作的法官數量減少,甚至直接交由人民陪審員進行,面對案多人少的巨大壓力,應充分調動人民調解力量。然而由于各種因素制約,人民調解工作的開展并不均衡,其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一、黃驊市人民調解組織現狀
1.指導人民調解,無制度性和規范性文件。《關于人民法院進一步深化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改革意見》頒布實施以來,黃驊法院認真履行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職責,但并未形成有關人民調解組織的相關制度,亦沒有規范化文件。
2.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少,人民調解員發揮作用。截止目前,黃驊市的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很少,僅與工商部門建立了消費者權益調解委員會,與婦聯建立了婦女權益保護調解委員會。人民調解組織作用的發揮主要表現為人民調解員參與訴前或訴訟案件的化解,人民調解并未形成專業的組織,多為人民調解員的單兵作戰。
3.人民調解組織協助法院解決糾紛的功能弱化。由于人民調解組織的民間性,缺乏強制效力,當事人認可度不高,加之人民調解組織成員多為兼職人員,調解工作占用時間,且補助津貼也沒有專項的經費保障,人民調解組織成員發揮作用并不積極。
4.人民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情況較少。對于人民調解協議的司法確認社會公眾知曉率不高,主動要求司法確認的不多,近五年來,黃驊法院司法確認的案件僅為3件。
二、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經驗做法
黃驊法院針對本市人民調解工作的特點,確立了以基層法院為主導,輻射一鄉一法庭的人民調解工作指導原則。
一是中心法庭人民調解室主導。在各基層法庭設立人民調解室,邀請條件允許的人民調解員駐法庭調解,或者根據案件特點邀請特邀人民調解員參與調解。根據案件的類型、地域,邀請案件當事人本村或同族的人民調解員參與訴前調解工作,鈍化社會矛盾。
二是一鄉一法庭擴大調解輻射范圍。一鄉一法庭的人民陪審員對前來法庭咨詢的糾紛進行梳理,提前進行調解,對相關法律問題或程序問題向中心法庭法官咨詢,確保人民調解的專業性和依法性。
三是法官指導調解。對具有傾向性、普遍性的問題,如土地征用補償費發放等問題,具有明顯涉訴苗頭的,法官、人民陪審員、人民調解員共同參與,法、理、情三方合力化解。黃驊法院舊城人民法庭是該院設立的“一鄉一法庭”之一,中心法庭法官定期指導工作,于2015年化解了某村土地征用補償糾紛,受到轄區黨委政府的一致好證。
三、指導人民調解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當前,人民法院在指導人民調解工作中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一是人民調解缺乏專門的組織。當前,一些人民調解組織多為自發性的民間組織,人民調解作為一種訴訟外糾紛解決機制,需要多方社會力量參與,如各領域各行業的專業人民調解組織、遍布鄉村的人民調解組織等。然而,現時情況是,各居委會、鄉鎮、企事業單位邀請的人民調解員都有,但是卻缺乏統一的人民調解組織機構,人民法院委托人民調解時目標性和精準性不強,調解效果不佳。如果有專門的人民調解組織,人民法院與該組織接洽之后,根據調解案件的性質由調解組織分派給相應的人民調解員,調解的針對性將極大提高,調解的成功率也會相應提升,從而真正使人民調解成為高效、利民的好制度。
二是人民調解工作沒有牽頭單位。當前,公檢法司的職能較為明確,法院專司審判執行工作,對于人民調解具有指導職責,但是人民調解組織和人民調解力量由哪個部門牽頭管理、培訓、調度等沒有相應的法律和政策予以明確。由于牽頭單位的缺乏,導致人民調解力量成為散兵游勇,力量分散,業務水平良莠不齊,缺乏專業培訓和專業指導,沒有統一的組織領導,僅憑借人民調解員對調解工作的一腔工作熱情,人民調解作用的發揮大打折扣,人民調解隊伍與多元化糾紛調解的制度要求已不相適應。
三是難以建立科學的人民調解工作的機制。建立強有力的能夠勝任訴前調解工作的機制是先行調解制度的內在要求。如果因為訴前調解工作人員有限、水平不高,導致訴前調解不成功,那么訴前調解的時間就會遲延當事人立案的時間,當事人的訴訟成本就會增加。當事人對訴前調解信心不足,認為訴前調解成功率可能不高,或時間過長時,就會拒絕訴前調解。同時在立案登記制條件下,立案的門檻大大降低,原本可以訴前調解的案件就會直接轉化為訴訟案件,訴前調解的案件數量就會急劇萎縮,先行調解制度就會落空。相反,如果訴前調解工作水平能夠大幅提高,就會筑牢先行調解制度存在的基礎,就會大大減少訴訟案件的數量,立案登記制給法院帶來的辦案壓力就會有效緩解。
四是人民調解工作沒有保障經費。目前,人民陪審員工作正在試點改革當中,人民陪審員的陪審費用得以解決,而人民調解員的調解費用卻依然沒有保障。很多人民調解員都有自身的工作,如果參與人民調解必須影響工作,期間的誤工、交通、伙食等各項費用由誰來解決?若要人民調解力量發揮作用,必須解決人民調解隊伍的后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安心于調解,并熱愛調解。在重慶、成都等地,一些輔助人民法院參與調解工作的人民調解員,政府會相應根據案件調解的數量予以補貼,這亦不失為一種方法,建議應予以借鑒推廣。
四、改進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意見和建議
一是明確人民調解組織的管理機構和牽頭單位。由該機構牽頭成立專門的各行業人民調解組織,做到統一組織,統一管理,統一調度,使該項工作有人管,管得好,使調解前置工作落到實處。
二是建立科學的人民調解工作機制。出臺相應的法律規定,明確人民調解組織的職責、調解范圍、工作程序等等,使人民調解工作范圍具體、目標明確、程序嚴謹,充分保障人民調解工作成效。
三是解決人民調解工作的經費問題。無論是地方財政保障,還是法院人財物統管之后,都應忙解決人民調解工作經費保障問題,否則人民調解員只做長期“義工”并不現實,必要的經費保障和制度保障,法院指導民調工作才能順暢,才能真正實現有人干事,有錢辦事,有制管事。
電話:0317-5811581 地址:黃驊市渤海西路566號 郵箱:hhfyzhb581@163.com 郵編:061100